垂杨柳中心小学 张小翠
案例背景:
雅斯贝尔斯基说过:“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,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。”但是,当今现实,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,人们的思想、道德观念在不断地发展变化,其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猛烈地冲击着校园这方静土。又加上,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,经济条件的优越,更使他们有恃无恐,我行我素,一切以自我为中心,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。因此,面对这一现象《新课程标准》中特别强调了让学生“学会做人”。
下面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中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。
课堂实录:
片断一
创设情景:云云就要参加“优秀小学生”的评比了,下面我们就到云云的家里去看一看,看看他是不是一个“优秀的学生。”
片断二
老师:生字宝宝可淘气了,瞧,他躲到了课文里,和我们捉迷藏呢?小朋友们,你们能把他读好吗?打开书读一读吧。注意把文章读通顺。
读好的小朋友可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己。
你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。
学生读:“晚上,爸爸在看报,妈妈在看电视。”
“我给他们送上水果。”
老师:你们读得真好,如果你是云云,你给爸爸妈妈送水果的时候会对爸爸妈妈说点什么?
学生:我会说:“爸爸妈妈请吃水果。”
我会说:“爸爸妈妈,你们上了一天班多辛苦,快坐下来歇一歇吧,请吃水果。 ”
我会说:“爸爸妈妈这是你们最爱吃的水果,请吃吧。”
……
学生读:“爸爸妈妈都笑了,我也笑了。”
老师:爸爸、妈妈为什么笑了,他俩会说什么?
学生:爸爸妈妈会说:“你真是长大了。”
爸爸妈妈会说:“你真懂事。”
爸爸妈妈会说:“你真是一个好孩子。”
老师:“我”为什么笑了,心里又会想些什么?
学生:“我心里可高兴了。”
“我想明天还这样做。”
……
老师:你认为云云在家里表现怎么样?选她当“优秀学生”,你同意吗?为什么?
片断三
拓展说话。
1、课件出示——课后题“说一说”中的插图。
图上小朋友会做什么事?
2、你们一定比这些小朋友更能干,会做更多的事。请告诉同桌小伙伴你会做什么事?
课外作业。
回家为爷爷、奶奶或爸爸、妈妈做事,仿照课文说一说,明天来学校告诉老师和小伙伴。
案例分析:
作为小学生,其生活的主阵地是课堂,因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地方,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。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”,作为小学语文教师,少年儿童的教育启蒙着,应积极挖掘现行教材中各种道德因素,在教学活动,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,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,使之学科知识获得的过程中,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,越来越有同情心、责任心。古人云:情者,言所依。这里的“言” ,不光指课文中生动的语言,还指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挚话语,在本节课上,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,评一评云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“优秀学生” ,孩子们“来到了云云的家里” ,读着书中的语句,说着自己心里的话,孩子们受到了温馨家庭的感染,以情为主线带动了学生对家人的感激与理解,激发了学生从小关爱家人的情感。“爸爸妈妈会说什么,你又会说什么,请你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你在家里能做什么,如果让你来发言,你同意云云做优秀学生吗?”的教学环节的设计,更为巧妙,此处体现的是一种“无痕“的教育。课堂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,品德教育就会在悄然中浸润孩子的心。一位教育家曾说:在教育过程中,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,教育的效果就越好,我们追求的就是这种无痕的教育。
花儿被春雨感动,于是开得更加鲜艳,小草被大地感动,于是长得更加健壮,小鸟被天空感动,于是更加勇敢的飞翔,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,更应该积极挖掘课本中的道德因素,渗透于学生的心灵,使之健康发展,去拥抱明天,拥抱未来。
(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.pepxiaoyu.cn友情提醒:查找本课更多资料,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:在家里)
此文转载